想想看,如果你每天都跑,刺激是足够了,但身体哪有时间恢复?
我自己刚入坑时也犯过这错误,刚开始每天跑5公里,以为跑得越多越好,结果换来的是一个月的强制休息。
另一个极端是一周只跑一次。
有的朋友觉得周末集中跑一次10公里就够了。但问题来了,这样做身体基本感受不到持续的训练刺激,等于每次都是"新手上路",效果自然差强人意。所以,一周3-4次的频率其实刚刚好。
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训练从来不是比谁练得狠,而是比谁能坚持得久。
毕竟,三分钟热度谁都会,真正的挑战是能不能跑上三年、五年甚至十年。
为什么是5-6公里而不是3公里或者10公里
5-6公里,对大多数人来说刚好需要30-40分钟。这个时间不长不短,早上起来跑完还能赶上上班,下班后跑完也不会太晚。
不要纠结到底该跑多远才算"有效训练",太短了会感觉没怎么锻炼,太长了又容易放弃。
有个同事,朝九晚六的上班族,之前总觉得没时间锻炼。后来他每天早起40分钟,就在小区附近跑个5公里。三个月下来,不仅体重降了8斤,连工作效率都提高了。
还有一位大学老师,平时忙于教学科研,选择午休时间跑6公里。他告诉我:"这个距离刚好,既不会太累影响下午工作,又能让身体真正活动起来。"坚持半年后,他不仅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公里比赛,原来的腰痛问题也不药而愈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点:5-6公里这个距离是很多人能顺利挑战10公里甚至半马的"打底"。北京体育大学一项对500名业余跑者的调查显示,80%能完成半程马拉松的跑者,都是从每次5公里左右的日常训练开始的。
5-6公里,会给你今天真的跑了一段不短的距离的成就感,但又不至于让你觉得望而生畏。
为啥要"跑一休一"?
因为这样做,既能给身体足够的训练刺激(让心肺功能和肌肉适应性提高),又能留出足够的恢复时间(让身体修复微小损伤)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跑步计划都建议"跑一休一"的道理。
记得我刚开始跑步时,也特别执着于"每天都要跑",生怕休一天就前功尽弃。结果跑了两周,小腿疼得像灌了铅,不得不停下来。
有个专门搞体育科学的教授告诉我一个跑步认知:"肌肉并不是在你运动时变强的,而是在恢复期间才真正成长。"这话听着像鸡汤,但背后是实打实的生理学。
说到这个"休一天",不是让你躺沙发看电视。这是"主动恢复"的时间,可以做做拉伸,练练核心肌群,或者只是轻松散步20分钟。
有个跑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"跑步不是为了累死自己,而是让身体越来越强壮。休息日其实是训练计划中最被低估的部分。"
写在今天的文末
这篇文章,其实最想告诉你的是:坚持真的胜过一切。再完美的训练计划,不做都是空谈;再简单的跑步公式,坚持下来也能改变人生。
我见过太多人纠结于"最佳训练方案"而迟迟不动起来,殊不知,一个温和但能长期执行的计划,远比昙花一现的极限训练有价值得多。
与其等待完美开始,不如今天就穿上鞋,走出门,试试这个简单公式:一周3-4次,每次5-6公里,跑一休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