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龙舟是一种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内涵的群众体育项目。这是劳动人民勤劳勇敢、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,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了快乐,更是一种不屈不挠、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。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,对我国龙舟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,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。
关键词:新时代;休闲体育;中华民族龙舟;发展现状;提升路径
中华龙舟文化博大精深,也被称为“赛龙舟”、“扒龙舟”,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传统,它要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。2011年,龙舟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一项团体运动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。《全民健身纲要(2016年—2020年)》提出,要推动群众积极参加群众体育活动,增强全民体质,为建设体育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。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,龙舟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,也是体育精神与理念的凝聚。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,已成为一种正规的体育运动,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。
1 新时代休闲体育中华民族龙舟发展现状
1.1人才困境
“人才短缺”是限制这项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,其重点是运动员的选拔、教练员的培养和发展。从运动员的视角来看,目前国内中华龙舟运动的发展程度较低,而女队的年龄结构较大,部分队伍的训练水平较低。从竞赛结果来看,全运会龙舟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较低,选手的身体素质、技术水准、划桨的整齐性都较差,仅有少数几支选手能够在技术上形成一条完整的力量传递链,从而形成向前推进的合力;在高强度比赛中,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;这场比赛的打法很简单,都是以加速为主,在中途调整,以冲刺为主。
1.2文化困境
虽然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具有高度民族认同的传统体育项目,但由于西方竞技者的广泛普及和普及,它所面对的文化难题也越来越多。龙舟运动是一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,它的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包含了中国传统体育的“信”、“义”、“和”等传统体育观念,它与“更快”、“更高”、“更强”等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相同的,但又有区别"。纵观本届全运会,一些省市过分注重竞赛结果,过分强调竞技性,忽视了体育的文化属性,使其传承与文化意识难以完全融合,难以在体育中充分体现其精神内涵。通过调研发现,许多教练员、运动员对其历史、文化背景的认识不深,对其所包含的精神指向也不甚清楚,仅仅将其视为一项运动,缺乏对各项运动的全面认识,在训练中过分强调个人的个人能力,忽略了团队合作;在竞赛中过分强调结果,而忽视了整个过程;过于注重比赛的观赏性,忽视了运动员的体能和心理素质;在发展项目时,过分强调强者,而忽视弱者和失败者。
1.3传播困境
至今,中华龙舟的发展规模、受欢迎程度都不高,受到的关注也很有限,只在端午节前后举办相关的比赛和活动,而且活动形式单一,媒体报道渠道单一,只从比赛的角度来宣传,缺乏对龙舟的传统性、文化性的暴露,中华龙舟比赛,央视每年都会进行数百分钟的转播,一千多分钟的比赛,虽然有足够的传播渠道和时间,但观众对此并不感兴趣,因为每个龙舟队都是一成不变的,想要吸引更多的粉丝和粉丝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亚运会、全运会的龙舟比赛,因为参赛条件的苛刻,所以各省市、区都进行了人员的调整,上场选手与中华龙舟比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也很大,基本上都是一种全新的队伍,这就导致了观众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,无法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宣传。
2 新时代休闲体育中华民族龙舟提升路径
2.1大力提高龙舟运动的普及度与关注度
加大体育普及力度,大力宣传体育赛事,提高体育比赛的曝光率,以增强大众对龙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。我们国家的龙舟比赛有赖于大众的普及,大众的比赛也受到了部分的影响,当我们在国际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后,人们参加龙舟比赛的人数就会急剧上升,并且逐渐地变得家喻户晓。2010年,中国龙舟队在亚运比赛中夺得3枚金牌,全国人民都为之欢呼,人们对这一运动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;而随着2012中华龙舟比赛的普及,中国的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。根据统计,今年全运会从龙舟正式被定为正式比赛,到目前为止,全省共有100多个城市举行了龙舟选拔赛,规模之大,远超往年,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。在全国大力开展龙舟文化活动,为发展体育赛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,为其健康、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2.2积极推进龙舟运动的科学化与专业化
加强科学的龙舟训练,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,加强科学、系统的训练。中华龙舟是一项以身体为导向的集群性体育项目,其训练系统的科学化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手段。在龙舟的训练中,我们借鉴了中国的传统训练方式,积极引进了现代体育的教学思想,加深了人们对其发展规律的理解;重视了体育人才的培养;首先是强化教练员科研意识、培养教练员科技素质、掌握科学技术知识、提高解决问题能力。要协调好运动员、科研人员、保障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,合理运用科学的保障制度,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2.3努力丰富龙舟运动的精神内涵与文化魅力
要深入了解和宣传传统龙舟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,让教练员、运动员、观众在训练和竞赛中体会到其精神内涵和文化韵味。在强化龙舟中国化、国际化的前提下,积极总结、提炼、升华其文化意蕴,让选手在训练、竞赛中感受和了解,促进我国龙舟的文化底蕴。“越多的文化,就代表着这个世界。”龙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我们要把它所蕴涵的文化精髓和体育特色,从训练和观看中推广、传播龙舟的内在精神。要把龙舟文化传承下去,要把它的历史文化材料整理、总结,同时要根据时代要求,大力弘扬龙舟精神,以体育带动文化,以文化促进体育。
2.4建立龙舟文化展示平台,加强龙舟文化宣传与传承
近年来,各地举办的各种龙舟比赛,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龙舟文化。为更好地展现丰富多彩的龙舟文化,在坚持举办各项赛事的同时,也要搭建一个展示龙舟文化的平台,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它的内涵。例如:设立龙舟文化专题展示馆、龙舟文化博物馆等。此外,应加强对龙舟文化的研究,举办关于龙舟民俗的专题讨论会,在调查、搜集、整理的基础上,建立数据库,并发表相关研究成果,为以后的研究、开发、利用作详细的准备。同时,要充分发挥民间体育自身的特色与亲和力,打造民族文化品牌,促进地方旅游、经贸等诸多产业的发展。
2.5优化整合龙舟运动的海外传播与推广
整合资源、优化组织,逐步建立中华龙舟运动的海外传播与推广系统,将其从单一的区域性节庆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体育赛事。让他们成为地方上的骨干;充分发挥电子平台的优势,搭建龙舟活动数据库及专用网址,并在网站上定期更新有关龙舟的培训与竞赛情况,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发展情况,促进龙舟运动的推广;扩大龙舟训练设备在国外的销售渠道,让国外有兴趣的国家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设备,为在国外推广提供设备。央视体育频道对这次全运会的龙舟赛事进行了全程直播,全国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,而龙舟的传播渠道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,为逐渐国际化的龙舟赛事提供了有力的媒体支撑。龙舟是一项源自中国的古老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传统体育,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,它已不再只是一种体育活动,而是一种将中国独特的发展特点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示给世人。
3结语
近几年,参加龙舟比赛的队伍数量和现场观众数量都在增长,比赛规模也在扩大,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增多,这表明,我们国家的龙舟比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。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,龙舟比赛是一项重要的大众体育活动,它将会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,并大力推广和推广,让广大的青少年参与到学校的体育项目中,让他们了解到这一项目,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。政府要加强龙舟训练场的建设,协调解决龙舟训练与竞赛场地的问题,规划和建设龙舟场馆,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,培养和培养更多的龙舟爱好者、划手,增强队伍。同时,要加强对龙舟的宣传,扩大其影响力,并主动联系社会组织,参与组织和管理,成立协会,定期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,增强队伍的能力。
参考文献:
[1]隋超,张军,刘立君,等. 我国冰上龙舟发展对策的研究[J]. 冰雪运动,2020,42(6):37-41.
[2]姚梦瑾,华立君. 现代冰上龙舟发展历程研究[J]. 当代体育科技,2018,8(33):190-191,193.
[3]黄健武,覃春丽,葛双兰. 广西高校龙舟运动赛事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[J]. 运动精品,2022,41(2):66-68.
[4]黄巍. 中华龙舟运动发展特征、面临困境与优化路径[J]. 文体用品与科技,2022(13):10-12.
[5]周兰江,湛衡相,钟曼. 龙舟文化助推浦市古镇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[J].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,2021,29(3):42-43,52.
[6]周晗琼,阳艺武,黄彩虹. 中华龙舟运动发展特征、面临困境与优化路径[J]. 湖北体育科技,2021,40(5):409-413.
第一作者:杨惠芬(1988年6月),女,汉族, 江西吉安人,硕士,讲师,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。
基金项目:湖北省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基金课题 2021C016